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
9月9日,第十一届久久公益节正式收官。据统计,超过27万个“好事地点”分布在全国近400座城市中,有1800多家公益机构、4300多个公益项目参与“久久公益节”。截至9月9日24点,2025年久久公益节共吸引1.48亿人参与,累计有5.3亿件好事在此发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今年的久久公益节期间,借助技术赋能的一系列的创新产品,让人们在文化、娱乐、社交等生活场景中轻松做公益。
善款、图书捐赠是最常见的公益行为。据腾讯公益平台数据,共有2400多个爱心小队发起“组队捐”,捐出了超过8万本图书,7万人通过该平台查询自己的献血记录。
不过,在过去,爱心是否真的能被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,一直是困扰爱心人士的问题。今年久久公益节期间,公益数字化技术落地,在助力知识与善意流动的同时,还通过产品优化捐赠全链路,让公众在参与公益捐赠时,能享受如网络购物般流畅、可靠的体验。
据了解,在公益平台上参与捐书的用户,不仅可以预约快递免费上门取件,还可以在小程序上随时查询物流状态或签收结果。同时,爱心人士还可以在朋友圈里发起了“组队捐”,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方式集结身边善意,为有需要的人送去更多帮助。
一直以来,在平台参与捐款、捐物、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,获得一朵“小红花”,这是久久公益节的标志。在今年久久公益节期间,超过1500万人选择将小红花主动设置为自己的微信状态。借助“身边公益”地图等创新产品,这朵承载善意的小红花已更多地从线上延伸至线下。
在成都,有一家常年位于美食榜单上的小店“正反面”,最近因为公益再一次成为了热门打卡地。老板张平称,自己年轻时接受过别人的帮助,自己创业后就在店里推出了“爱心面”:顾客只需要捐出一元钱,张平就会提供一份成本约6.8元的重庆小面,留给需要帮助的人。在今年久久公益节期间,张平的面馆就成了“身边公益”地图上的一个“好事地点”。对于成都的市民和游客们来说,去这样的爱心小店里吃一碗面,就是做了件好事。
而像“正反面”这样的“好事地点”,在腾讯“身边公益”地图上还有许多。据统计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重庆、四川在内的十多个直辖市、省都为用户创造了丰富的公益场景。相关负责人称,不管身处城市还是乡村,如果打开地图就能发现距离你最近的好事地点,就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公益。
基于数字技术与公益产品,各方面社会力量正为善意而连接聚集,共同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、协作互补的、蓬勃生长的社会新生态。
在心理学家彭凯平看来,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场景的丰富,人们参与公益的门槛在变低、频率在增加,方式也趋向多样化。越来越多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,自己也收获了很大的幸福感,“从乐于助人到助人为乐,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。”
“公益不再只是回应远方的哭声手机股票配资论坛,更关注近处的温度;不试图打造无私神坛,而致力于编织一张可感、可触、可栖的社区网络,一个‘家外之家’。”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,通过今年久久公益节可以发现,公益正从宏大而疏离的“陌生人伦理”,回归基于信任与亲近的“邻里伦理”。
明辉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